格林观点

激励关键性人才常见的错误

格林在辅导企业的经验中,常见到一般企业在激励关键性人才制度设计与理念方面,仍普遍存有错误的认知。这些错误认知的结果常常导致激励效果的不足,明明公司发出了一笔激励奖金,但却无法达到真正激励的效果,反而造成关键性人才的流失与出走,也吸引不到外界的关键性人才加入公司。以至于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维持,甚而未来长期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。

总结格林近二十年的辅导经验,这些错误常发生在对「关键性人才」的认定错误,以及整体激励制度与作法的问题。以下格林针对这些常见的错误整理于下:

对关键性人才的错误认定:

以职位高低来判定公司里的关键性人才

『关键性职位』与『关键性人才』两者必须区分清楚,有能力担任关键性职位者,才是公司的关键性人才;并非现在担任关键性职位者,就都是关键性人才;也并非只有在高科技产业,才需要重视关键性人才的激励。

一般来说,关键性人才应该不会超过专业人员的百分之10,极度关键人才应该不超过专业人员百分之2~3。以韩国三星集团为例,将核心职员分为S(super)级和H(high potential)级,其中S级人员只有四百名(全体职员有四万八千名)。

用相同的薪资结构来奖酬关键性人才

公司应该把关键性人才的薪资管理,从薪资结构(salary structure)中独立出来,制度化管理,形成公司整体薪酬体系的一环。关键性人才与非关键性人才的薪资,即使在相同职等,差距可能高达三至五倍以上,此种差距只用一般薪资结构其实是无法管理的。很多经理人错误地认为,公司为了吸收关键性人才,破坏了整体薪资结构,甚至认为公司不能只为一小群人才,破坏了公司薪资制度,影响整体员工士气。

关键性人才的吸收和管理,必须考虑其稀少性、人才市场竞逐性(竞争性)、高度贡献性、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高度依赖性,因此公司必须提供足够的诱因,包括起薪、年薪、保障最低薪酬、如何与公司分享贡献结果……等等,全部制度化。

关键性人才是固定不变的

其实,关键性人才会随公司经营策略或外在竞争环境的变化而改变,尤其公司调整核心能力或转化产品线时,其关键性职位将会随着调整。甚至目前在关键性职位上的人,不见得就是公司所需要的关键性人才,因此公司必须建构一套关键性人才人力盘点机制,对关键性人才进行定期盘点并重新确认,这对科技导向或以营销为核心能力的企业尤其重要。


常见的激励问题:

一体适用

许多公司过度强调公平、和谐,因此在财务激励措施上,特别是股票选择权、技术股或增资股,推及一般工程人员或中阶非工程专业人员,造成过度分散,反而使这些激励度的效果打了折扣。

奇异前任CEO威尔许坚持,股票选择权的分配不应像分送耶诞糖果一样,他认为应把股票选择权发给那些真正创造出附加价值的人才。

未真正与绩效目标结合

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上,并未能依照职位层级订定相对的工作计划与绩效指标,也未与公司中长期策略目标结合,到最后只能用职等、年资或所谓忠诚度,做为财务激励分配的基础。

将有限的财务激励资源,一体适用,全发放给现有员工,关键性人才真正得到的激励不足

公司未来发展所需人才(如突破经营现况、应付竞争,或迅速提升产品技术),可能尚未出现在经营团队中,形成将来可用筹码严重不足的情况。

在格林过去辅导经验中曾经经历过某家高科技公司,在未公开上市前对关键人才发放技术股,但由于技术股的实现时间订得太短,为了实现获利,不得不提早离职,反而失去技术股应发挥效果。此外,可有效激励关键人才的技术股过早用完,而大股东也不愿再释出股份,造成后来加入的关键研发人才留任/激励出现问题。

我们经验显示,要让薪酬体系达到吸引、激励及留住经营所需人才,不仅要设计高绩效、高贡献、高报酬的薪酬体系,更要引导经理人转化心智模式。在策略实践、组织成长、绩效达成的运作过程中,无疑地「报酬与财务激励」扮演一个相当重要的驱动因素,设计且运作良好的薪酬与财务激励体系,能形成一股正向的趋动力,不仅能吸引经营所需人才,更能激励人才的持续成长与努力。